机遇与挑战并存:ESG 发展现状及展望(一)

2023-02-21
  • 807
  • 7

近年来,在全球对于环境、社会问题认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与ESG投资相关的话题日渐涌现。ESG(Environment、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表现而非注重绩效的投资理念和评价标准。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定义,究竟ESG有何缘起?在我国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ESG的溯源及在国际上的发展 

普遍认为,ESG起始于社会责任投资(SRI)。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及人类对此的意识觉醒,SRI 理念的出发点从早期的宗教教义转变为对当下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投资。 

1971年,美国成立了首支ESG基金(PAXWX),而后又于1990年成立了首个ESG指数(Domini 400)。2006年ESG概念由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正式提出,将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进入2010年代,国际上将 ESG纳入实践,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于2015年签署了《巴黎协定》。2020年,全球受 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冲击,可持续性基金在第一季度吸引了456亿美元的资金。截至今年9月4日,已经有5138家机构成为PRI签署方,PRI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ESG投资倡议,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ESG 在中国的发展

相较于国外 , ESG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2002年,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强调了上市公司还应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领域,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同时对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做出了具体要求。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国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第一步。

2018年9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行了修订,确立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及履行扶贫等社会责任的相关情况。随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同年11月出台了《绿色投资指引(试行)》。这是国内出台的首份全面系统的绿色投资行业自律标准。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行业标准。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信息披露原则、框架和标准制定,如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等。ESG披露要求被纳入金融监管框架。中国证监会于2022年4月11日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于2022年5月15日正式施行),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内容中增加了上市公司的ESG信息。

UN PRI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市场已有103家机构签署了PRI,其中,资产管理者75家,资产所有者4家,服务提供商24家


 

*本文节选自《国际品牌观察》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原《国际广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主管、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中国传媒大学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作为品牌智库,中国知网收录,属于国家级期刊,在学术界及业界都极具影响力。杂志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聚焦品牌、营销、传播、媒介、市场等领域,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同类期刊中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期刊杂志之一。2008年、2009年,《国际品牌观察》杂志曾连续获得由《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评定的“中国标杆品牌”(期刊类)殊荣。2022年7月,耐特康赛与《国际品牌观察》达成战略合作,开始全权负责杂志商业运营工作,并将推动《国际品牌观察》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