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绿化

2016-11-24
  • 1148
  • 0
        读了张贤亮的两本书,《灵与肉》与《绿化树》,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绿化树》是我在当代文学的众多作家的作品中读的最顺畅的一本书,不同于《红岩》亦或是《红旗谱》,《绿化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亲切,那种文革前的高大全完全从文中找不到痕迹,反而是一种乡土的情怀,人的情怀,在眼前浮现,再一点点渗至心灵。
        花了四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将全文读了一遍,章永璘的经历让人同情、惋惜、感叹,种种感情复杂的交织于中,不是几句话说的清的。章永璘很倒霉,承了祖上的“余茵”在劳改农场改造了数年,无处落根的他在一个小村子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靠着点小聪明与修炉子修炕的技术得到了年轻女子马缨花的青睐,孤苦无依的他变成了马缨花那个“美国饭店”的常客,在马缨花给他帮助的这段时间里,他身子长得壮了,书也读得越来越见光亮,他觉得自己喜欢马缨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了大队队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与他是“情敌”的海喜喜是什么样的人,马缨花是什么样的人。而他自己也在研读《资本论》的过程中思想觉悟得到一步步的升华,直到后来因为海喜喜出逃被“营业部主任”阴了一把,他的人生又沦入了黑暗的深渊,然而二十年的黑暗也不能让他忘却光明的方向,虽然他失去了他最爱的人,但他却在反思与沉寂中领悟了更深的价值取向。
        也许最后的结尾颇有向歌颂党和人民的方向靠拢,但是纵观全文,处处都能体现“人”的意识,章永璘在恢复自由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重拾了“人”的尊严,他敢于去面对强壮的海喜喜的挑衅;他研读《资本论》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思索,思想境界在一次次的自我拷问中升华;海喜喜倔强却直爽,对章永璘明着恨,对马缨花明着爱;队长嘴上硬的像快铁,可后来既为章永璘开脱,又为海喜喜的逃走创造条件。每一个人物都融入了极大地人的性情,不再是生硬的高大全,无私的为人民,这样反而让人更亲切。
        越读越觉得,《绿化树》更像是这个年代的作品,他能大胆的写作者自己想写的,而且除了对人物乡土的描写刻画,还加入了哲学反思与灵魂的敲击,不仅可以体现出张贤亮的写作功底,也足见思想的深邃与对哲学的研究。
        读章永璘,会为他遇到“营业部主任”这样的小人而可怜他,也会为与马缨花的此生无缘而惋惜,会为海喜喜的遭遇而心疼,也会为队长的善良而感动。我不仅对那种粗犷的山野产生向往,那里的人,他们的性情,让人崇拜。同时,也惊愕于张贤亮对自我的深刻剖析与入骨的反思,那种能让脱胎换骨的透彻心灵的叩问让多少人望而却步。
        我想,从通篇的文字上来讲,《绿化树》是有重大意义的。这是一次对自我的反思,是对全社会发起的对自我的反思。在此之前的文学带给我们的真的是灵魂的洗礼么?高大全的形象能够真正引导人们纯洁无暇么?我们的性情,难道不应该是生命的悸动带给我们的智慧的思索么?而显然,这种叩问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不仅教人们明白之前的偏执于狂妄,同样给我们以人性的启发,思想的火焰终于燃烧成一个“人”字,人性终于昂首的挺立起来!
        人的肉体不管遭受多少蹂躏,只要不是致命性的,就不会对人造成毁灭性的的伤害,但是对灵魂的腐蚀是能让人完全泯灭的,《绿化树》通篇只有结尾才提到绿化树,这不仅是章永璘对思想的绿化,我想着也是张贤亮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社会的一件事,我们,该像绿化树一样的,摆正人性,去绿化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了。
        在那个曙光刚刚透过云层的年代,写出一本折射人性,雕刻现实的文章,这本省就是绿化。《绿化树》,是对人性的绿化,是对人的绿化。

        版权归netconcepts所有,特此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