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度为什么会降低?

2013-09-09
  • 4293
  • 0

2008-2010年,“微博元年”开始爆发性增长,截止2012年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到如今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的微博热度下降,那么微博真的不火了么?让我们从以下几组数据中来一起辨别这一观点的真伪。

如下图所示,2013年第一季度,受春节长假的影响,微博客类应用的总覆盖人数,波动很大,先是上升然后再下降。 当到了第二季度,则开始呈逐月降低的趋势,从4月到6月,降幅达8.3%

2013年上半年微博客类应用覆盖人数(数据来源CNNIC

在微博客类应用总覆盖人数降低的同时,微博客类应用的用户黏性方面也在下降。为此,我选取了用户数量排名前三的微博平台,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搜狐微博来做对比。如下图所示,2013年上半年,腾讯微博和搜狐微博的人均单日访问次数基本保持稳定,而新浪微博第二季度的人均单日访问次数较第一季度略有降低。2013年上半年,腾讯微博和搜狐微博第二季度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均较第一季度略有下降,尽管新浪微博第二季度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呈递增态势,但是与2月份的峰值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013年上半年三大微博平台人均当日访问次数(数据来源CNNIC

 

2013年上半年三大微博平台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数据来源CNNIC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基本可以这么认为:微博正在面临热度、活跃度逐渐降低的事实。那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个人分析,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2013年上半年PC端网民规模增长乏力,使来源于PC端的微博受牵连2010年因我国微博客类应用的火爆崛起,但直至那一年年底,根据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C仍是第一大上网终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早期的微博用户主要来源于PC端。而据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2013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较2012年年底提升了2%,在新增的网民中,使用手机、移动端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因而,目前网民上网方式不断变化,所以必然会催生出新的应用,从而对发端于PC端的微博客类应用产生影响,微信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佐证。

其次,移动端新闻资讯类应用的快速发展抢占了部分微博用户。微博作为弱关系性的一类社会化媒体,其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提供信息。但随着手机端网民的逐渐增加,网民的碎片化时间逐渐被移动端阅读所占据,大量的用户体验较优的新闻APP的出现,也是造成微博用户流失的重要原因。

第三,微博的商业化倾向过于激进,导致用户大量流失。2013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权)成为业界的重要新闻,在我们翘首以盼阿里巴巴的加入给新浪微博的商业化之路带来新思路和活力时,作为新浪微博的用户,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却是恼人的私信推广、强迫性的广告推送,以及同质化的大号推广营销等等,在其他互联网企业正努力改进用户体验,尊重用户选择权的今天,微博这种过于激进的做法,或许确实成功的为阿里巴巴导入了不少流量,但是也确实伤了老用户的心。

第四,优质内容减少,吸引力降低。在微博风靡的时代,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感叹是“微博跟新闻联播不是一个世界”、“微博信息量真是大啊”,以及“微博上的世界是不是太残酷了”,虽然用词大多客观甚至负面,实则全是褒扬,“因为真实,所以残酷”,可以说,在微博兴起之初,其信息量的真、快、多让其快速形成有别于传统门户新闻网站的先天优势而迅速崛起。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发现,我们以真见长的微博上也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敏感词,被删帖、被封号的抱怨愈发多了。与此同时,草根大号的创作热情不再,同质化、重复性的内容开始充斥整个页面。或许,微博在积极寻求商业模式上的突破的同时,也应考虑加强内容建设,留住用户才是王道,否则,一切都将是无本之木。